首页>热点 > 正文

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堵”走向“疏” 多技术手段监管行业

2020-11-04 15:18:56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近年来,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家庭等多个层面对未成年人健康网络生活给予高度关注。10月27日,在首届中国·江苏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未成年人守护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对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要从“堵”走向“疏”,各方应共同努力构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同心圆。

2019年10月,《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新增“网络保护”专章;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今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其中明确指出,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目前,游戏企业落实防沉迷要求多运用技术手段监管。据腾讯成长守护高级产品运营经理付阳介绍,腾讯于2017年2月上线“成长守护平台”,多次迭代升级,于今年6月对疑似未成年人游戏登录和支付时开启人脸识别校验。

游戏出版单位注重从源头严把内容质量关。炫彩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植表示,公司从事游戏出版4年来,已获得批准出版游戏424款。以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办公室、市场、商务、运营等相关部门抽调专人全面落实各项出版管理工作,要求在游戏出版、游戏上线前审核、游戏上线后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

不难看出,游戏行业提升内容质量、落实防沉迷要求已经具备一定成熟度。守护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在监管之外,各方还能做些什么?

“游戏企业不应只是被动接受管控规定,更要主动解决社会和家长的焦虑。”网易游戏高级制作人徐健翔表示,网易游戏为此成立未成年人守护团队,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在遇到疑似未成年人异常消费时主动联系家长,将解决问题的环节前置。同时代理一些能够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优质功能游戏。

纾解疲劳压力、培养创造能力与团队精神,交流中,大家的一个共识是网络游戏并非“一无是处”。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关键是“疏”,也就是合理的管控和引导。

“学校和家长应该多去关注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背后的原因。”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五强溪小学教师姚苓表示,其一个学生是留守儿童,他说玩游戏让他不再孤单,这也提醒教师和家长多与他交流沟通,慢慢减少他对游戏的依赖程度。“教师要从健康、安全的角度,对孩子的游戏内容、游戏行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让游戏回归娱乐的初衷,而不是让孩子沉迷其中。”姚苓说道。

来自广州的罗芳柠是两个男孩的父亲,在他看来,压制越厉害,反抗越厉害,“家长要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在我们允许和陪伴的情况下,选择我们认可的游戏并限定游戏时间。”

“营造未成年人健康网络环境离不开关爱、陪伴、理解和有效沟通。”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亲子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陈昊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游戏能够投射潜在的心理需求,家长如果能够从中观察到孩子的行为和变化,将能增进彼此的理解,这也是游戏开发可以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标签: 网络游戏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