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 > 正文

【黄河边的故事•一地一品】黄河澄泥砚:体验黄河泥魂 感受非遗之美

2022-06-13 15:47:52来源:壹点网

6月9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郑州市互联网行业党委主办,惠济区委宣传部、荥阳市委宣传部、中华网河南频道协办的“喜迎党的二十大 行走郑州 读懂最早中国——黄河边的故事·一地一品”网络主题系列宣传活动走进郑州市黄河澄泥砚工艺室。媒体采风团一行体验黄河澄泥砚的制作工艺,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黄河边的故事·一地一品】黄河澄泥砚:体验黄河泥魂 感受非遗之美

步入工艺室展厅,复刻版的河南省庆祝澳门回归礼品“九龙晷”巨型黄河澄泥砚映入眼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王玲介绍,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国务院号召每个省份拿出一份礼物赠予澳门,其丈夫张存生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计了“九龙晷”,其中融合了透雕、镂空、线刻等多种表现手法,并挑选“鲤鱼黄”的颜色,充分体现黄河文化的特色。除此之外,九条龙也寓意当时河南的九千万人口,九龙回首象征九州归一。精致的工艺再加上美好的寓意,让其在8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

【黄河边的故事·一地一品】黄河澄泥砚:体验黄河泥魂 感受非遗之美

黄河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用泥制作的砚台,兴于唐宋,没于元,因其制作技术失传,至清代乾隆以后,便湮没消失了。1988年,齐白石的弟子、国家著名画家卢光照先生来黄河游览区参观张存生和王玲的砖雕作品,看完后在高度赞扬中遗憾地表示:“说起黄河泥塑,我不禁想到了黄河澄泥砚,但如今已经失传了,我收藏了众多的砚台,却独独少了一方澄泥砚……”

听完卢光照先生的话后,张存生和王玲就开始咨询书画家,查找资料,踏上了复原黄河澄泥砚之路。夫妻俩参照史书资料,结合砖雕制作工艺,在历经3年时间,131次的试验后,终于发现了澄泥砚选泥的地段和烧制的诀窍。1991年,“黄河澄泥砚”终于重新问世,其制作工艺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黄河边的故事·一地一品】黄河澄泥砚:体验黄河泥魂 感受非遗之美

他们研制出来的黄河澄泥砚,质坚如石、耐磨持久;发墨快,发墨性强且不渗水;色彩纯正、大方。黄河澄泥砚隶属于黄河金沙泥艺术,2003年,黄河金沙泥艺术系列工艺品被列为河南省民间文化抢救工程首批重点抢救项目,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2007年黄河澄泥砚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王玲的作品《九龙回观砚》《黄河岸边是我家》《八仙如意砚》,三次荣获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

【黄河边的故事·一地一品】黄河澄泥砚:体验黄河泥魂 感受非遗之美

数百年间,黄河澄泥砚从兴盛到消亡,再到重生。作为唤醒人和延续者,王玲并没有隐藏这项制作工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她就开始培养学生。在她的悉心栽培下,这些学生中有的成了市级非遗传承人,有的成了省级非遗传承人,还有的评上了工艺美术大师。

今年是王玲驻扎黄河边的第35个年头。近年来,她不断将中原文化元素与黄河澄泥砚结合,先后推出黄河蛟龙澄泥砚、云龙澄泥砚、钟馗嫁妹澄泥砚、南瓜澄泥砚、黄河鲤鱼澄泥砚、八仙过海澄泥砚......“希望这一方小小的砚台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所有人看到这个,首先就能想到黄河文化、中原文化。”扎根黄河岸边,她用一双巧手助力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相关新闻

热点